範文校園

小學數學平均數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5.15K人 

篇一:四年級數學平均數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平均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9~51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並能靈活運用方法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設疑引欲,提出問題

師:體育課上,同學們在進行套圈比賽,一起來看看。比賽分男生一組,女生一組,規定每人套15個圈。

師:(出示前三輪比賽成績)這是前三輪比賽的結果,你覺得哪組套得更準些?為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

師:比賽繼續進行。(課件繼續出示)現在哪個組套得更準些呢?(??)我覺得女生組套得更準些。因為她們套中的個數多呀!

(學生討論、交流)

師:由於人數不相等,這次比套中的總個數就顯得不公平。那你有什麼好辦法呢?(比每人套中的個數)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1、師(出示男生套圈統計圖):不計算,你認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幾個?你是怎麼想的?小組裏互相討論討論

2、移多補少,平均數的意義。

師:指名彙報,顯示移多補少的過程,結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個

師:數學上,像這樣從多的裏面移一些補給少的,使得每個數都一樣多。這一過程就叫“移多補少”。(板書:移多補少)

師:這裏的“7”是什麼意思?是指“王宇”套中的個數嗎?

(學生討論、交流,結合統計圖彙報)

師指出:這裏的“7”指這組男生的整體水平。統計學上把它叫做“平均數”。(板書:平均數)在這裏,“7”是哪幾個數的平均數?

師(出示女生套圈統計圖):你估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幾個?如果用一條線像表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個數那樣表示女生的,你覺得這條線可能放在哪兒?(學生思考、彙報)出示一條線置於“10”的位置,能放在這兒嗎?為什麼?出示一條線置於“4”的位置,能放在這兒嗎?為什麼?你覺得她們的平均數在哪些數之間?(4~10)

師:現在怎麼辦?學生彙報“移多補少”,課件演示過程

師:這裏的“6”是哪些數的平均數?表示什麼意思?(女生組的整體水平) 師(出示男、女生對比圖) :現在你們能比較出是男生套得準還是女生套得準了嗎?

師:這個7就是6、9、7、6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是不是實際每個男生都套中7個?(不是)把每個男生實際套中的個數與平均數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生:有的比平均數多(師:多了幾個?)有的比平均數少?(師:少了幾個?) (課件分別演示比平均數多和少的直條)

師:比平均數多的個數和比平均數少的個數怎麼樣?(相等、一樣多) 師:會不會是一種巧合呢?我們再來看看女生組的情況。誰來説説對這個“6”,你是怎樣理解的?是不是每個女生實際都套中6個,實際是怎樣的?看着屏幕一起來説説。(根據學生回答,課件演示女生比平均數多和少的直條)

師:平均數會比這裏最大的數大嗎?

師:會比最小的數小嗎?

師:對了,平均數是通過把多的部分移給少的部分,使大家都相等而得到的數,所以它在最小數和最大數之間。其實,這是平均數的又一個重要特點。利用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大概地估計出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三、探索計算方法

(1)師:除了移多補少的方法,你還有其他方法求出平均數嗎?

(學生彙報)

師:好辦法,給這種方法也取個名字:求和均分。

師:能列出算式嗎?(6+9+7+6=28(個))

師:28表示什麼?誰來説一説。(男生組套中的總個數)

師:為什麼要除以4?(男生有4人)

師:道理講得很清楚。

(2)師:下面請大家自己算一算女生組的平均數

師:誰來説説你的方法。(10+4+7+5+4=30(個))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指着30)30個表示什麼?

師:(指板書)為什麼這裏用總數除以的是5而不是4?

師:解釋得真好。

師:同學們,在這次比賽中,兩個組的人數不同,實際每人套中的個數也不完全相同,看哪一組套得準,我們比的是什麼?(指板書的課題)師:其實,無論是剛才的移多補少,還是現在的先求和再均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

生:使原來幾個不相同的數變得同樣多。

師:這樣的方法你都會了嗎?

四、拓展練習,深入理解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你能用我們剛剛學習的方法,得出平均每個筆筒裏有多少枝筆嗎?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彙報交流

指出: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靈活選擇合適的方法解題。

2、剛才我們知道了,超出平均數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數的部分一樣多。把握了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巧妙地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師出示如下三張紙條,如圖9)

師:老師大概估計了一下,覺得這三張紙條的平均長度大約是10釐米。不計算,你能根據平均數的特點,大概地判斷一下,老師的這一估計對嗎?

生:我覺得不對。因為第二張紙條比10釐米只長了2釐米,而另兩張紙條比10釐米一共短了5釐米,不相等。所以,它們的平均長度不可能是10釐米。

師:照你看來,它們的平均長度會比10釐米長還是短?

生:

師:它們的平均長度到底是多少,還是趕緊口算一下吧。

指名彙報

師:老師想把第三條紙條變一變。你覺得,當把它變成多少的時候,它們的平均數是10?(11)你是怎麼想的?

師:你覺得,當把它變成多少的時候,它們的平均數是8?(5)你是怎麼想的?

師:現在,請大家觀察下面的三幅圖,你有什麼發現?把你的想法在小組裏説一説。 生:我發現,每一幅圖中,前三次成績不變,而最後一次成績各不相同。 師:最後的平均數—— 生:也不同。

師:看來,要使平均數發生變化,只需要改變其中的幾個數? 生:一個數。

師:瞧,前兩個數始終不變,但最後一個數從5變到8再變到11,平均數——

生:也跟着發生了變化。

師:難怪有人説,平均數這東西很敏感,任何一個數據的“風吹草動”,都會使平均數發生變化。現在看來,這話有道理嗎?(生:有)其實呀,善於隨着每一個數據的變化而變化,這也是平均數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未來的數學學習中,我們還將就此作更進一步的研究。

3、出示第3題

師:下面這些問題,同樣需要我們藉助平均數的特點來解決。瞧,學校籃球隊的幾位同學正在進行籃球比賽。李強所在的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釐米。

1.每個隊員的身高一定是160釐米,對嗎?

2.李強是學校籃球隊隊員,他身高155釐米,可能嗎?

3.學校籃球隊可能有身高超過160釐米的隊員嗎?

師:為了使同學們對這一問題有更深刻的瞭解,我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圖。(出示中國男子籃球隊隊員的合影)這是以姚明為首的中國男子籃球隊隊員。老師從網上查到這麼一則數據,這支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為200釐米。這是不是説,籃球隊每個隊員的身高都是200釐米?

師:你知道姚明的身高是多少嗎?

生:姚明的身高是226釐米。

師:看來,還真有超出平均身高的人。不過,既然隊員中有人身高超過了平均數——

生:那就一定有人身高不到平均數。

師:沒錯。據資料顯示,這位隊員的身高只有178釐米,遠遠低於平均身高。看來,平均數只反映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並不代表其中的每一個數據。

4、夏天到了,同樣高的東東和小明都想去游泳。他們來到了各自選好的游泳場所。你們覺得,誰的選擇是安全的?為什麼?

師:去游泳池遊過嗎?它的地面是平的。“110釐米”值得是每個地方都是110釐米。小明的選擇是安全的。鼕鼕呢?這裏的“平均水深110釐米”什麼意思?(生:??)想看看這個池塘水底下的真實情形嗎?

5、師:看來,認識了平均數,對於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真有不少幫助呢。當然,如果不瞭解平均數,鬧起笑話來,那也很麻煩。這不,前兩天,老師從網上了解了這麼一份資料: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2010年我國男性人口平均壽命約為72歲;女性約為78歲

師:可別小看這一數據哦。10年前,中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69歲。比較一下,發現了什麼?

生:中國男性的平均壽命比原來長了。

師:是呀,平均壽命變長了,當然值得高興嘍。可是,一位71歲的老伯伯看了這份資料後,不但不高興,反而還有點難過。你知道為什麼嗎?

師:你們懂不懂平均數?那你們打算怎麼勸勸他?

師:想了解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嗎?有誰願意大膽地猜猜看?

(師呈現相關資料:中國女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8歲)

師:發現了什麼?

篇二:新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平均數》教學設計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八單元《平均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90、第91頁的內容及第92頁做一做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3、在愉悦輕鬆的課堂裏,掌握富有挑戰性的知識,豐富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體驗。 學情分析:

教材把“平均數”編排在統計中進行教學,這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要從統計的角度去正確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存在一定的空難。因為四年級學生的統計意識比較薄弱,他們的.生活經驗相對膚淺,而用統計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數”需要有一定的統計意識和一定的生活經驗,而正是由於受到這兩方面的不足,影響了學生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教學重點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併再平分”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 學 過 程 :

一、情境導入 ,引入新課

師:我們班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外生活,成立了幾個興趣小組:有環保小組、體育小組還有美術小組等。這是我們班環保小分隊的隊員們在利用課餘時間收集飲料瓶,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他們在上週的表現怎麼樣?(課件出示照片和視頻)

二、自主探究 ,解決問題

1、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例1情境圖)

師:這是環保小分隊的同學們收集飲料瓶的統計情況和他們提出的問題,藉助剛才的視頻和統計圖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指名説信息和問題)

師:那麼你能解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飲料瓶?”這個問題嗎?每人都有這個圖,請同學們獨立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然後小組交流你的想法。(預設:兩種方法。)

師:這個小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飲料瓶?(13個)

師:大家都同意這個算法嗎?13是怎麼來的?

(1)“移多補少”的方法。

指名學生説自己用的方法,結合學生的口述和學生動手操作,用課件演示“移多補少”的過程。

師:這種方法對嗎?為什麼要把小紅的一個給小蘭,把小明的兩個給小亮?(為了使他們每個人的瓶子數量同樣多)能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嗎?(指名學生試着回答總結)

師:像這樣把多的飲料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飲料瓶的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板書移多補法)這裏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這個“13”是他們真實收集到的飲料瓶嗎?(不是)而是4個人的總體水平。

師: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學生口述算理並説算式,老師板書。

師:像這樣先合併然後再平均分的方法同叫“先合後分法。”

無論是通過移多補少還是先合後分,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原來幾個不同的數變得同樣多,這樣得到的數就是這組數據的平均數。13就是這4個數的平均數,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平均數)

引導學生利用“移多補少”或“平均分的意義”理解,平均數並不是每個學生收集到瓶子的實際數量,而是“相當於”把4個學生收集到的瓶子總數平均分成4份得到數,可能同學們收集到的比這個數量小,也可能比這個數量大。平均數是為了代表這組數據的總體水平而創造出來的一個“虛擬”的數。

2、內化拓展、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體育小組的活動(課件出示照片和91頁例2情景圖------踢毽比賽)對於比賽,你們最想知道什麼?(哪個隊贏)那就是想知道哪個隊的成績好?現在老師讓你們當裁判,一定要公平公正地裁決。

(1)出示表一:(那女生各一名同學)

師:如果你是裁判,你認為哪個隊贏?你是怎麼知道的?

(19>17)

(2)出示表二:(男女生各加入三名同學)

師:現在哪個隊贏了?你怎麼知道?(指名學生説是通過計算總成績知道的)現在男生算你們隊的成績,女生算你們隊的成績。

通過計算得出:68<76(女生隊獲勝)

引導學生體會,在人數相同的情況下,可以用求總數的方法比較輸贏。也可以求平均數的方法。

男生:68÷4=17(個) 女生:76÷4=19(個)17<19

(3)出示表三:(男生加入一名同學)

師:看來女生隊暫時領先,男生隊還有一名隊員要加入進來,請各位裁判獨立思考後給出最終的裁定?並説出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比總數男生對獲勝,比平均數合理。

師:怎樣列式解答呢? (學生口述,老師板書)

男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女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19+15+16+18+17)÷5 (18+20+19+19)÷4

=85÷5 =76÷4

=17(個)=19(個)

17<19

答:女生隊的成績好些。

三、探究結果 ,回顧小結

1、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師:回憶一下,我們學了什麼?(預設:平均數)

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平均數是一個什麼樣的數?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説出求平均數的意義和作用。)

①當個數不同,用總數量比較結果時有失公平,可以用兩組數據的平均數來比較。

②平均數能較好的反應出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③平均數是一個虛擬的數.

2、回顧求平均數的方法。

①把多的瓶子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瓶子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

②用先合後分計算的方法求平均數時,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四、聯繫實際,拓展應用

1、做一做(課件出示)

學生獨立思考解決,指名學生板演並説方法。

2、判一判(課件出示)

指名學生讀題,獨立思考後判斷並説理由。

3、説一説(課件出示)

學生小組交流並彙報。

五、評價反思、感受成功

師;同學們回顧一下本節課學習的內容,説説學到了哪些知識?

篇三: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平均數(1)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陳洪

教學內容 :

教材第90頁、第93頁做一做

課型 :新課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

統計學上的意義。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3、在愉悦輕鬆的課堂裏,掌握富有挑戰性的知識,豐富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體驗。

教學重點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併再平分“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 學 過 程 :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上課前我想考考大家。

(課件出示)期中英語測驗中,班級平均分是80分,你猜猜這個班的李書濤同學可能會得多少分?為什麼? 師:班級平均分是李書濤的實際分數嗎?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級平均分是80分”是什麼意思嗎?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數,那什麼是平均數呢?怎樣求平均數呢?(板書:平均數)

二、自主探究

1、平均數的意義

(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例1情境圖)

師:讀情境圖,你能找到哪些信息?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彙報)

生1:從情景圖中可以讀出小紅、小蘭、小亮、小明分別收集了14、12、11和15個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問題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師:你能解釋“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的意思嗎? (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意思是把收集到的這些塑料瓶按照人數進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數量較多的轉移給數量較少的,最後達成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平均數的意義:一組數據的和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數,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

2、平均數的求法

師:你能理解“同樣多”是什麼意思嗎?在情景圖中會表示出“同樣多”嗎?

師:你是怎樣表示出“同樣多”的?

生: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達到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師: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還可以怎樣説?

生: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個數。 師:像這樣,通過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觀察上圖發現,還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總數量,然後進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個數。生: (14+12+11+15)÷4

=52÷4

=13(個)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師:誰能總結一下平均數的求法?

生: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師:這種求平均數的方法叫先合後分計算。

三、探究結果彙報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生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塑料瓶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

生2:用先合後分計算的方法求平均數時,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生3:當數量比較大時,使用公式法比較簡便。

你能否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呢?接下來我們看知識運用。

四、知識運用

完成教材92頁做一做

五、師生總結收穫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生1:可以利用移多補少法來求平均數,還可以用先合後分計算的方法來求平均數。

生2:我學會了用數據分析、比較等多種方式來解決問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3:我知道了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六、佈置作業

完成93頁練習二十二第1、第2題。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