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文學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500字範文(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1.32W人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500字範文(精選15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1

這個暑假,我看了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電視劇。這部鉅著反映了三國時期三國鼎立的政治局面。在眾多人物當中,我最崇拜的是魏國的創始人—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相國曹參的後裔。我非常欣賞他求賢若渴的品質。他為了求得關羽,不惜贈送千里馬、玉帛、美女,且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還上奏秦皇帝加封關羽為漢壽亭侯。在許攸來投他時,他竟然連鞋子都沒穿就跑出大帳迎接許攸,官渡之戰之所以能取得勝利,許攸功不可沒。曹操的偉大就在於能夠理賢下士,重視人才。但曹操自身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點。他生性多疑,導致屢次中了諸葛亮的計。因為楊修猜到了曹操的內心所想,曹操就認為楊修是個危險人物,於是找了個藉口把楊修軍法處置了,曹操也因此大敗而歸。曹操臨死前夕,曾召華佗給他看病,華佗認為只有開顱手術才可醫治,曹操誤以為華佗要殺他,因此把華佗斬了,一代神醫就這樣死於一代梟雄之手,這不能不説是歷史性的悲劇。後人稱曹操是一代奸雄,但我不這樣認為,曹操的雄才偉略是人所不及的,正如一代偉人毛澤東評價的那樣:“曹操知人善用,多謀善斷,這個人很行,是真男子,大英雄。”

劉備不能堪稱梟雄,他只能稱是明主,不聽信讒言,他的天下是諸葛亮幫他打下來的,幾乎所有事情,他都需要諸葛亮來出謀劃策。後來,他卻為了替自己兄弟報仇,喪失了六十萬將士的性命。六十萬啊!他舉的可是傾國之兵啊!難道他沒有想過曹操會趁此機會攻打四川嗎?朝中雖有諸葛亮等人把持,可兵力不夠,如何抵擋?劉備有時的表現是不顧大局,有時還有點懼強之嫌,不然,在捉了劉岱之後為什麼不把他殺了,既然你已和曹操為敵,對待俘虜只有招降和斬首兩種,他這麼做就是就懼怕曹操的勢力。因為當時劉備的勢力還不及曹操的十分之一。而曹操的主力部隊在袁紹那裏,所以沒有一舉殲滅劉備,使得劉備僥倖逃過此劫才一步步壯大起來的。但是劉備確實是愛民如子,即使後有曹操的追兵也要將老百姓帶到安全的地方。他絲毫沒有擺架子,為了請出諸葛亮,他不惜三顧諸葛亮茅廬。白帝城託孤時也曾説過諸葛亮可將阿斗取而代之這一切都是為了他的夢想——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也是我欣賞他的地方我覺得或許劉備不適合打天下,而應該治天下。

劉備的得力助手諸葛亮堪稱一代奇才,是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他知天時、曉地利,還未出茅廬,就把天下分得一清二楚。他機智聰明、思維縝密、盡職盡忠,臨死時把蜀國上下安排得脱脱噹噹。諸葛亮曾七擒孟獲,六出岐山,巧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還招降了文武雙全的姜維。最值得一提的是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那個情節。當時諸葛亮已經料定曹操必定經過華容道,於是,諸葛亮在通往華容道的各個關卡都設了伏兵,意在把曹操引上華容道。因為他清楚,以他們當時的勢力,無法與東吳抗衡,曹操一死,天下就會落到孫權手中,劉備豈不失去了統領天下的機會?同時,他很清楚關羽的為人,此人意氣深重,必定會放過曹操。於是演繹出感人至深的“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但我覺得諸葛亮跟錯了人,如果他輔佐曹操,天下早就統一了,又何必跟着劉備動徵西討呢?

這是一部鉅作,此劇氣勢磅礴,真實地再現了三國時期戰事連綿,哀鴻遍野的戰爭場面,及人才輩出,各領風騷的英雄時代,彷彿使人身臨其境。科學真神奇,現在能將一部名著拍成電視劇,讓人們感受到視覺盛宴,那將來會不會讓人們真正回到過去呢?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我們應該從古人的經歷中學到適合自己適合這個社會的東西,為自己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2

俗話説:“不讀水滸,不讀三國。”意思是年輕人不要讀《水滸傳》,老年人不要讀《三國演義》。原因是水滸裏打架殺人太多,會影響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但是三國勾心鬥角太多,會損害老年人的身心。所以古人才會對這兩個大名鼎鼎的名字發出這樣的感歎!

但説到三國勾心鬥角,最精彩的是諸葛亮與周瑜的較量。

他們兩個的第一場比賽是在周瑜的總部。周瑜因為降曹或者抗曹的問題糾結了很久。結果諸葛亮指出大小喬是曹操想要的,又背誦了《銅雀台賦》,惹得周瑜怒不可遏,當即發表:“我與老賊不和!”這個觀點。從兩人第一次交鋒來看,諸葛亮略勝一籌。周瑜意識到諸葛亮是個人才,就想拿來自用。周瑜派諸葛亮的兄弟諸葛瑾去遊説諸葛亮歸順東吳。結果諸葛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險些遊説諸葛瑾。這場比賽,周瑜又輸了。

周瑜見如此優秀的人才不能為己所用,就認為應該把諸葛亮排除在外。他設下一個用刀殺人的計劃,讓諸葛亮搶糧。他想通過曹操之手殺死諸葛亮。我本來不想要這個小把戲,但是諸葛亮看穿了。他不僅沒有被周瑜愚弄,而且還使用了一種挑釁的方法:“周公謹只擅長水戰,不擅長陸戰。”周瑜被騙:“為什麼騙我不能陸戰?”他不必走!我自己去!諸葛亮笑道:“曹賊足智多謀。”。他一生都在切斷人們的食物供應。今天,他將用重兵防守。如果公瑾走了,他會被抓住的。”不能遷就諸葛亮的話,這説明周瑜的氣量很小。這件事之後,周瑜搖搖頭,跺跺腳,説:“這個人知識比我強十倍。如果你今天不擺脱它,那將是我們國家的災難!“因為合作對付曹操,我不得不暫時抑制住心中的怒火。

接下來,他們的第三場比賽是著名的草船借箭。諸葛亮與周瑜簽署軍令狀,三天之內造十萬箭。是周瑜嫉妒,謀事害孔明。諸葛亮運用巧妙的方法和天文地理知識,計算出三天後將有大霧,於是他駕着二十隻小船佯攻曹穎。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10多萬支箭。當魯肅把諸葛亮射箭的方法告訴周瑜時,周瑜驚呆了,感歎道:“孔明有妙計,我不妨!”

周瑜屢敗諸葛亮,心中不平。當蜀吳火燒赤壁,打敗曹操,使三國鼎立之時,周瑜想追求勝利,一舉攻佔南郡、荊州、襄陽。但此時劉備和諸葛亮也想以這三座城為根據地,於是劉備出兵右江,周瑜看出了劉備和諸葛亮的意思,就對魯肅説:“我自己去和他説。好就是好;不好的時候沒等他去南郡,先出了劉備!”諸葛亮這次稍微好一點。他看出了周瑜的來意,讓劉備對周瑜説:“讓周瑜先拿;如果沒有,就讓劉備拿去。”

結果周瑜和曹仁大打出手,周瑜自己也被毒箭打傷,最後打敗了曹仁。第二天,他去了南郡城,卻發現一個白袍將軍:站在城樓上的趙雲。周瑜欲以武力攻城,城樓上箭矢雨點般落下,只得退兵。他派兵攻打襄陽、荊州,卻發現被關羽、張飛從諸葛亮手中奪過來。於是周瑜氣得噴血暈倒在地。

之後周瑜惱羞成怒,用美人計騙了劉備,但還是逃不過諸葛亮的眼睛。他給了趙雲三招,其中劉備安然脱身。周瑜領兵攻荊州,卻遭諸葛亮部下埋伏。周瑜戰敗。蜀兵大叫:“周郎的妙計是拯救世界,他失去了妻子和

周瑜失敗,派魯肅與劉備、諸葛亮商議:劉備攻下淅川,就把荊州還給東吳。於是周瑜又想了一個計策:打着讓劉備給吳棟兵糧草的幌子,攻打淅川,乘機奪取荊州。我不想讓諸葛亮看到周瑜的如意算盤。我派趙雲守城嚴令,又派張飛、關羽、魏延、黃忠四面圍攻周瑜,斷了周瑜滅郭的假道。氣得周瑜又把金瘡破了。回到這個營地後,諸葛亮派人給周瑜寫了一封帶有譏諷和諷刺的信。周瑜看完,暈了過去,醒了,大叫:“生瑜,何聖亮。”而死,才36歲。

其實在我看來,周瑜的死完全是因為他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諸葛亮根本不能怪。他的死告訴我們,不要因為別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優秀就去羨慕別人。如果我們善於向別人學習,互相取長補短,就真的可以提升自己。同時,我們要熱情地幫助別人,因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我們也會提高自己。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編着而成的。由題目可知,這部小説是依據《三國志》寫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樣莊重,而是古代的白話文小説。與《三國志》相比,《三國演義》變得藝術性更強了。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來點評一下這部66萬字的名著。

一、真實與虛構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演義是小説。人人都説《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使用藝術的手法進行虛構,而不是隨便那段史實就可以拿來虛構的。比如,關公温酒斬華雄,史書上並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於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羽。類似的例子當然是數不勝數。

讀過之後,稍做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為小説描述的一個個人物作鋪墊的。因為,如果僅僅是象正史中所説的塑造真實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了。

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這也就是為什麼讀過之後,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二、神化與醜化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並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過加工後的人物,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醜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羽被神化的地方則是“忠”“義”。下面,我想簡單比較一下作者為什麼着重的神化這兩個人。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認為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為正統。自朱熹之後,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並能被統治階級所接受的。

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於“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羽寫成了“忠”“義”的化身。這也就是為什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治者曾給關羽長達三十餘字的諡號了。

至於醜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醜化大部分都是為神化作映襯的。

三、人物與線索

《三國演義》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備的趙雲、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

而作者正是用對細節的刻畫,來體現人物鮮明的特點。如,寫張飛,第七十回中,作者對張飛使了一個小心眼智敗張合的戰例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刻畫與描寫,與此同時又加入了一段諸葛亮與劉備的對話,更顯出了諸葛亮的智謀高超。

《三國演義》能夠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因為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敍、倒敍,還有作者採用了沿線索來記敍的文學手法。

《三國演義》的主線索就是蜀漢政權的建立以及滅亡直至三分歸晉的過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線索。如,赤壁之戰時期,作者是從劉備、孫權、曹操三條線索來展開敍述的。而這三條線索有互有聯繫,不會在一個章節之中只敍述一條或兩條線索,這樣交織進行,就會讓讀者感到很連貫,而不是隻讀一條線索的宂長與乏味。

四、封建與王道

《三國演義》中表現的一個政治思想觀就是倡導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與仁政。《三國演義》中的一大部分虛構故事情節都是為了表現這種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膽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義”的藝術形象。

首先是諸葛亮。《三國演義》中描寫的諸葛亮,是“忠貞”和“智慧”的化身,特別是作者對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盡筆力,大肆渲染。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4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

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着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

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

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等等。

在《三國演義》裏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為鬥爭的工具。

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活劇。

這樣的心機,在如今又和償沒有。商家絞盡心機,賺消費者的錢;騙子費盡心思,騙取他人財物。人們可以看見:貪慾和權勢欲如何主宰了社會中兄弟、夫婦、朋友等關係。人們甚至為了錢財,千方百計的想辦法偷取,殺害。

所以奸詐狡猾的有心機的人,必將成為權勢的佼佼者。但是,心機是需要無心機來襯托的。如果每個人都那麼奸詐狡猾,世界怎會太平呢?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閲讀的愉悦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着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我想:劉備的志向是遠大的,他的行動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標,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都要達到目的。

我聯想到了中國的“體操王子”李寧,説起李寧人們總説他是個不平凡的人,但李寧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個認定方向後決不動搖的普通人。他相信,憑着頑強和汗水,心態和適應能力,無論做什麼都能取得成功!

退役後,李寧轉向了新得事業:組建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問李寧:“經商和體育,哪個更輕鬆,更愉快?”李寧説:“要做好,哪個都不輕鬆,不過我總是很愉快。”不錯,無論在那裏,李寧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英勇善戰,我應該學習;諸葛亮的機智,我應該學習;劉備的定了目標不放棄,我更應該學習!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5

書,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汪洋,你遊得越遠,收穫的知識越豐富;書,是一座無窮無盡的寶庫,你開採得越深,得到的知識越淵博;書,就像一位誨人不倦的老師,你向他求教得越多,你的知識積累得越廣泛。

《三國演義》就是這樣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從3歲的時候看《三國演義》連環畫開始,我就深深地迷上了它,到現在,更是常常利用一切該用的、不該用的時間,廢寢忘食地讀這本書。有一天,我正在做作業,無意中一抬頭,餘光瞄上了書架上的《三國演義》,我的心頭頓時癢癢的,思想鬥爭了很久,還是忍不住偷偷從書架上抽了一本,貪婪地讀了起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突然,一聲“炸雷”在耳邊響起,媽媽來了!“崔皓為,作業寫完沒有?10點啦!”啊?我大吃一驚,急忙扔下書,開始奮筆疾書,可那天運氣實在不佳,作業偏偏又特別多,一直寫到12點才在媽媽的批評聲中疲憊地爬上了牀。那天夜裏,趙雲大戰曹操的精彩場面一遍遍在我的夢中回放……

就這樣,《三國演義》我讀了很多遍,對書裏的很多經典故事更是倒背如流,從中也得到很多啟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在任何時候都是必不可少的!諸葛亮製造的木牛流馬大敗曹軍;劉葉發明的投石機大敗袁紹;諸葛亮佈下的八卦陣更是所向無敵!看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誰擁有了知識,誰就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誰擁有了知識,誰就能輕而易舉獲得戰鬥的勝利!

同樣,當今世界,誰領先,誰獲勝;誰落後,誰捱打。一個個慘痛的例子告訴我們:只有發奮圖強,好好學習,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學到更多的新科技,才能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品好。他不僅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忠”字的真實代表。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性情中人。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記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在現代,全球所有華人多把關羽當做忠義的守護神。

性格關係着成功與否。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從這些人物和國家當中,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忠義,更需要誠實守信!如果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你還有真心的朋友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大家不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吧!因此,讓我們一起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勇敢的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6

《三國演義》由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末期開始描寫,至西晉初期國家重歸統一結束,以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形成演變,矛盾鬥爭為主線,最後由晉統一全國,國家重歸統一。小説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鋭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軍事政治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説,中國小説由短篇發展至長篇的原因與説書有關。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説書成為一種職業,説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撰、裴松之注的《三國志》裏面的人物眾多,以多個主人公做線索,事件紛繁,正是撰寫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説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鉅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以加工、集合成書,成為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説,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一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説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説相信有一定的啟導作用。

三國故事在我國古代民間頗為流行;宋元時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達30多種。元代即出現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説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本書24卷。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倆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

三國時期地圖: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理智論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説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生活的那個時代隱含着人民對漢室復興的希望。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大羣鮮明生動,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羅貫中也因此獲得了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刻畫的近200個人物形象中最為成功的有曹操、司馬懿、諸葛亮、關羽、劉備、趙雲等人。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很善於使用詭計,是一個十分偉大的政治家、陰謀家、軍事家、詩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大義胸懷,具有濟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關羽“威猛剛毅”、“義薄雲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其實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劉備、關羽、諸葛亮等人和演義中的差別是很大的。

《三國演義》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對古代文化有了更多的瞭解。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起來驚心動魄、蕩氣迴腸、感人肺腑。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説的先河,代表了歷史小説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後,文人紛紛效仿。這種源出眾手的小説,後來還有神魔小説《西遊記》和另一講史小説《水滸傳》,在中國文學史上,歷史小説便蔚然成為一大潮流。直到現在,三國都是一部在文學界上享有盛名的歷史小説,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大部分都已寫成了各種歷史小説,不得不説,這其中不無羅貫中的功勞。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7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各具神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書中雖有這麼多眾多的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羣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家們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要角色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大加讚賞,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每一個人物都是那麼的活靈活現,不禁讓我們讚歎。

讀完後的第一感覺就是羅貫中不僅文筆好,智慧我想也超乎常人。就先説在他的筆下戰場是多麼的栩栩如生,讀者就像身臨其境一樣。每個人物描寫的都那麼飽滿,性格非常的突出。例如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其手搖羽扇,運籌帷幄的瀟灑形象,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心中“智慧”的代名詞……

不過你要是把《三國演義》當成歷史書看就大錯特錯了。歷史上實際沒有"過五關斬六將"這段故事,這是作者的藝術虛構,其目的是為了表達關羽不辭艱辛千里尋兄的忠貞之節和義勇之慨。儘管"過五關、斬六將"在邏輯上經不起推敲,但它卻符合聽三國故事而無暇辨別地理方位的廣大民眾的審美心理,天長日久,"過五關、斬六將"不僅已被人們接受,而且已經成為典故。我們只能説這就是羅貫中的才華吧。

如果問我你喜歡《三國演義》裏面的哪個故事?太多了,一下子回答不了吧。但我最喜歡的就是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了。草船借箭:從諸葛亮趕下軍令狀,就能看出來他絕對是個做事情沒有把握是不會嘗試的人。我想劉備要是沒有諸葛亮,他很肯能戰勝不了疑心頗大的曹操。諸葛亮不僅是足智多謀還是個天文學家,要不説人家是神人呢!那我們來説説火燒赤壁吧。我到現在都想不明白,諸葛亮是怎麼預測到風向會有變化呢?或許人家比天氣預報員還專業吧。

讀一遍《三國演義》原着,便有一次收穫。我現在的理解都是很淺的,要想真正的品味《三國》,感受《三國》要讀很多遍才可以呢。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8

我家有很多書,但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每當我打開那本厚書,我總是被情節所吸引。

《三國演義》可謂精彩絕倫,每個人物的風度都寫得淋漓盡致。蜀官、張、趙、馬、黃五虎中,我最喜歡的是:關雲長是一位將軍,臉通紅,丹鳳眼,斜倚蠶眉。他的出場是用酒斬首華雄,然後是袁紹的著名將領閻良和文丑。所有的州長都聽説他的名字嚇壞了。後來,他被曹操俘虜了。然而,當他得知老劉備在袁紹的部,他立即通過了五關,斬了六個將軍,最後回到劉備身邊。

張飛黑着臉,長着鬍子,最出名的是他在長阪坡前大吼大叫,並撤出了近百萬曹操部隊。他在戰鬥中像個包一樣把頭抬起來。雖然他是個大老頭,但他也有過一些美好的時刻,在艾娃山口用巧妙的手法俘獲了著名的蜀國將軍閆妍,並真誠地向他投降。

説到趙雲,最著名的是長阪坡的獨唱救星,他在曹操的百萬大軍中衝殺。如果他不進入任何人的領土,他救了劉備的兒子劉禪和劉備的妻子甘夫人。他砍倒了50多名敵軍將領,砍倒了兩面旗幟,幫助劉備恢復了漢朝。無論走到哪裏,他都是不可戰勝的。他真是一個“勝利的將軍”。

説到馬超,他忠誠、孝順、勇敢。當他聽説他的父親馬騰被曹操殺死時,他非常生氣。他立即率領西涼軍殺了曹操,並割斷了他的袍子。他忠於張魯。儘管有所懷疑,他還是和張飛打了起來,最終向劉備投降。

説到黃忠,他曾經和五虎之首關羽打過仗。他不僅揮劍如風,而且擅長射箭。一支箭擊中了關羽頭盔上的紅色流蘇。關羽震驚了,轉身回去。後來,他真誠地投奔劉備,並受到諸葛亮的煽動。他一舉攻下定軍山和天堂山,打敗了魏軍,真是把老劍。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非常微妙,但寫作策略略勝一籌。官渡戰爭初期,形勢對曹操非常不利,人員和食物短缺。袁紹兵吃得很好。雖然他遭受了幾次小小的失敗,但他的力量仍然存在,他與曹操打了一場消耗戰。曹操只有幾天的衣食時,袁紹強和許由提出了一個建議,帶領3000名輕騎兵進攻袁紹的糧倉吳超。曹操利用這個計劃打敗了袁紹。袁紹的名聲廣為流傳,在消滅了袁紹的兩個兒子後,他最終統一了北方。

赤壁戰爭中,周瑜和水軍總司令諸葛亮都知道他們要用火攻擊。這是江東著名學者龐統向曹操軍隊提出的計謀。諸葛亮預言晚上會有東南風,可以一舉擊敗曹軍。然而,必須有一個人來欺騙曹操的投降。這是老黃蓋願意受苦,的確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的軍隊在赤壁被打敗,形成了三大支柱的局面。

在諸葛亮的一次北方遠征中,當諸葛亮聽説魏軍已經在西北角被殺時,他感到很驚訝。諸葛亮立即放下城旗,打開城門,在樓上自娛自樂。司馬懿到達時嚇壞了,不久就撤軍了。這是歷史上著名的空城市規劃。

《三國演義》在每一場戰鬥中運用了各種策略,一個接一個地湧現出最勇敢的軍事指揮官,一個接一個雄辯的辯手,他們勇敢地並肩作戰,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每一個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如果一個策略被刪除,剩下的就是殺戮和殺戮。如果一個角色的面部表情和話語被刪除,剩下的就更無聊了,所以你可以想想他們在《三國演義》中的分量。我也從這裏學到了很多寫人的方法。在我們通常的寫作中,我們只使用一些簡單的詞語,而忽略了另一個寫作元素——面部表情。在《三國演義》中,一個人的一個面部表情常常被用來決定一個人的性格,這也有助於我們學會描述人物的典型性。尤其是在《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描寫中,比如諸葛亮,他期望事物像神一樣,被作者描述為不可思議,通曉天文和地理。在許多歷史記載中,諸葛亮不如三國演義中的強大。

我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三國演義》。俗話説,眼見為實。讓我們來看看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裏,耳畔就彷彿響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隨着歌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歷史……而這,都緣自《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一部詳盡而宏大的歷史。它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着《三國志》為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難懂的正史以一種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羣眾面前,併為人民所喜愛、傳頌。

《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説,一部內容豐富藴涵深刻的小説,作者匠心獨運,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長板橋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為婦孺皆知。它妙趣橫生的文字,以及馳騁於神出鬼沒境界的暢快深深地打動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被學者們列為“四大名著”之一,而它也確實無愧於這一美譽。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卷描繪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其中。

這裏既有鼓角錚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臣武將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紛爭,也不乏風花雪月、情意深長的愛情。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説歷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講述一個個美麗而動聽的故事,我想這大概就是經典之作與眾不同之處吧。

然而使《三國演義》更讓人覺經典絕妙是在於它的戰爭前後經過的細緻描寫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獨樹一幟,這恐怕是包括《史記》在內的其它史書望塵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戰,戰爭的起因是劉備兵敗,曹操妄圖吞併吳,諸葛孔明舌戰羣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經過,而後孫曹對峙,巧施連環計,火燒戰船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書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後又以曹操兵敗,關雲長義釋華容道這原本出乎人意料卻又讓人欣然接受的結果圓滿地敍述完了這宏大的戰爭。

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國演義的獨到之處,劉備的仁德,張飛、趙雲、許諸、典韋的勇猛,魯肅的憨傻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而“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的阻險毒辣,“安居平五路”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降漢不降曹”“義拔雲天”關公的忠義凜然更是被刻畫地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那殺聲陣陣的戰場,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

那種宏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經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

寇第斯曾説:“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温暖,它字裏行間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共鳴,激盪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為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説?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

有人説: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而《三國演義》更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説,是歷史演義小説的經典之作。小説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書中語言生動、場面宏大、個性鮮明。塑造出曹操、劉備、關羽、張飛等許多不朽的歷史人物形象。

利用這個暑假的閒暇時間拜讀了這部經典——《三國演義》,並且從中受益匪淺。真不愧是古典文學名著,書中內容豐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征戰場面驚心動魄,故事情節描寫得淋漓盡致。三國演義是藝術與智慧的統一,是一部不朽的小説,更是一部經典的具體化藝術化的兵法。傳授人以智慧,塑造人的品格,給人以文學至美的享受。遨遊在《三國演義》的世界裏,思維在虛幻與現實,古代與當代間穿梭,不禁驚歎作者羅貫中的鬼斧神工,更為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和創造才能感慨不已讓我充分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我想從兩個方面講一下自己讀《三國演義》這本名著的感悟。一是人物,一是智慧。

首先我想談一下三國中人物,《三國演義》中,其人物的描述雖有誇張之嫌,但並不能掩蓋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功。每個人的特性格不相同,形體外貌變化多端,個個方面都表現得如此傳神,翻越書頁之時如見其面,如聞其聲。不管是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近乎神人的卧龍諸葛先生,還是武藝超羣卻一生有勇無謀,反覆無常,兒女情長的呂布。讀完這本名著,對三國面的人物形象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下面就簡單講一下自己對書中人物的認識和感悟。

《三國演義》裏面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個人物,首先當數曹操,還有一是關羽一是諸葛亮。

先從梟雄劉備和姦雄曹操談起。曹操有雄才偉略,智勇雙全,愛惜人才,雖略有奸詐之嫌,但不失為成就霸業的最佳人選。我認為曹操在三國裏應該是一個有野心,有文才的人。他是一開明的人,聽的他人意見,但同時也心狠手辣。有氣魄,且不拘小結,要説三國裏最成功的政治人物也非曹操莫屬了。在曹操身上不僅僅體現了劉備這一類被稱之為英雄的膽識與氣概,更有的是一代王者的氣魄;沒有婦人之仁,與劉備相比,曹操有着更高超的軍事才能。將王侯本就有的自己表現出來,沒有劉備的一味儒家天下,且文章做到了正反對比,其他人物的襯托,使曹操這一人物更加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劉備過於仁德,假如沒有諸葛亮的輔佐,以劉備的謀略和才能,恐怕要和曹操參與三分天下不是那麼容易的。我想假如諸葛亮輔佐的不是劉備而是曹操那麼我想是根本不會有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現的。當然,這樣的話,今天我們也就不大肯能看到這麼經典的“三國”名著了。論計謀,三國中恐怕除了諸葛孔明以外也就是曹操了。

曹操有一點最可貴,那就是愛惜人才,尊重人才。或許也正是這一點,使得曹操對關羽甚是賞識,多次厚待於他。這樣才有了後來的關羽義釋曹操於華容。最後來,當關羽敗走麥城時,被孫權所獲,斬了首級,送與曹操。曹操厚葬關羽於洛陽,更追封荊王。這也足以顯示曹操徹徹底底的是一個賞才敬才的人。

曹操還一點也是值得學習的,那就是樂觀。赤壁之戰,曹操失誤吃了敗仗,在逃走的路上三遭劫殺,他卻連笑三次“今北方仍由我所據”,幸好最後遇到的是關公,才撿回一條命,百萬大軍只剩下幾千。但其笑,卻令人迴腸蕩氣,試想千古之中誰能象曹操那樣,百萬大軍被殺得只剩下可憐幾千人還能笑得出來,這樣的樂觀精神真是令人可敬可佩。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11

三國既是一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這短短几十年中,曾經有過多少英雄戰死沙場,又有過多少人雄霸一方,比如兩個漂亮的草包:劉表、袁紹。奸雄:曹操。一代梟雄:劉備。一代奸雄:董卓。西涼忠臣:馬騰。小霸王:孫策。他們都有自己的地盤,自己的事業,自己的武將、謀士。袁紹、劉表雖然手下人才濟濟,但是他們卻不懂得利用這些人才,致使領土淪陷,自己歸天。董卓因為殘暴而導致羣起而攻之,自己也沒好下場。曹操則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馬騰是由於忠誠而被曹操殺死。劉備則是仁義之君……

歷史為我們帶來了一段精彩紛呈而久久令人難以忘懷的時代———三國,這裏有天下紛爭,羣雄並起,有英雄豪傑,君主謀士,有文韜武略,氣貫長虹,有兒女情長,肝膽相照。三國給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邁,每當我們看到趙雲單騎救主,諸葛亮火攻赤壁,張飛在長阪坡那聲驚天一吼,在我們內心升騰的是無限的敬佩與正義感,我們從三國中看到了戰爭,看到了俠客,看到了謀士,我們成醉於其中……但是,我們不曾思考,也不曾問自己:“歷史為什麼會如此發展?諸葛亮為什麼要選擇劉備?袁術為什麼最後會餓死於長亭?三國在帶給我們驚喜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疑問……

然而,一位學者跳了出來,他用現代的眼光為我們解讀了三國的歷史,雖然不一定正確,但他仍被廣大民眾所接受和歡迎,他使更多的人對三國這段歷史產生了興趣,也是更多的人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一種新的理解角度,許多人恍然大悟:原來歷史也可以這樣讀!這個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為《品三國》。

從此,三國不再只為史學家和軍事家所津津樂道,更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品三國》也在某些方面讓讀者看到了三國正是的一面。許多人認識三國都是通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説,有它的虛幻和不正是的一面,而真正的三國史要追溯到陳壽《三國志》,而《品三國》最出色的一點是大量引用了三國志的文字,也就是大量引用了史實,而這些文字是我們這些只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需要去了解的,就比如周瑜,《三國演義》被諸葛亮活活氣死得他在歷史中卻是一個擁有英俊相貌和大度胸懷的人。許多人都知道空城計,讀者們都為諸葛亮的膽識所折服,但誰又能想到,這或許是司馬懿故意不攻入城中以維持司馬家族地位的一着妙……

於是,眾多熱門話題再次被放到枱面上被人們熱烈討論着,品味着。

《品三國》不僅深入老百姓,而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各公司的老闆,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業的人也紛紛參看。繼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後,有一部歷史名著將被商家寫進公司必讀書目。據些例子,在曹操事業剛起步時,他的用人策略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就值得我們去借鑑和思考。

曹操提出瞭如下政策:

1、名至實歸,更重實際。

2、德才兼備,唯才是舉。

3、重用清官,不避小貪。

這些政策時隔2000年仍未許多專業人士所採用,《品三國》讓我們認識到三國時期的歷史價值。

在各界人士關注《品三國》的同時,我們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説這純粹是學者明星的效應,但我認為《品三國》在演繹着一個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個人都參透真理,只希望每個人都能讀一點真理,從這一點來看,《品三國》做出的貢獻還是相當大的。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這段話作為《三國演義》結尾再適合不過了,而現在我們又擁有了《品三國》去延續三國的精彩,三國的璀璨,三國的傳奇……

紛紛擾擾千百年以後,一切又從頭……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每吟誦起這首詩,便會想起《三國演義》中的亂世豪傑,在羣雄蜂起的年代,逐鹿中原,奏出了一個時代的鏗鏘足音!

那是一個個家喻户曉的形象:有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的關羽,他忠肝義膽,水淹七軍,正氣凜然;然而卻也有反覆無常、唯利是圖、窮兇極惡的呂布;有手持利劍長槍、舞出天地豪情,劍影呼嘯、氣貫長虹的趙子龍;然而卻也有自作聰明貽笑千古的蔣幹……即使將書拋開,他們的形象也充塞天地,深入人心,恍若隔空凝望……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三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諸葛亮用他的一生鑄就了這曠世功績,流芳千古!他博學多才,無所不知,智慧過人,年僅27歲、正值風華正茂的年齡,他以敏鋭的洞察力向劉備精確地分析了天下大勢,繼而提出鼎足三分,聯孫抗曹,然後一統天下之路。壯志凌雲,勢不可擋。他以自己的哲思睿智為劉備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天下事為己任卻無悔於心…

戰火烽飛、民不聊生的年代,他本一介布衣,躬耕於南陽,淡泊寧靜,不汲汲於名利,但他沒有貪戀舒適無憂的隱居生活,卻毅然決然走進了本不該承受的動盪生活。着眼天下,協助劉備創萬世之舉。最不能忘記的是他舌戰羣儒的傲人風采。“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憑藉經天緯地之才,不畏羣儒的脣槍舌戰,他縱古論今,遊刃有餘,處之泰然,絕倫逸羣,駁倒了那些自命不凡的偽君子。他以超凡的口才最終説服了孫權,使孫劉聯盟共同抗曹的局面得以形成。

誰又能説他不是一個英雄?即使他沒有徵戰沙場、為國捐軀,他依然在爾虞我詐的世界裏始終保持着一顆忠君愛國的心,一個聖潔崇高的靈魂,為了國家統一,甘願“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不辭辛勞,真心付出。有人説諸葛亮是智慧、謀略的代名詞,但他又何嘗不是“義”的化身?忠義、道義、俠義…。他用智慧、義舉、對劉備矢志不渝的赤誠演繹了一個人生的傳奇,綻放了人生最絢麗的華彩!

除了諸葛亮,一代奸雄曹操也令我敬佩不已。他雖被稱作奸雄,卻胸懷大志,雄才偉略,不畏權勢,執法如山,是個不折不扣的英雄。那只是封建世俗的偏見罷了。他雖高喊“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野心勃勃間透露出了他沖天般的豪氣。但在困境之中,他從不低頭,“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巨大的失敗換來的卻是他的仰天長笑,他用笑聲將一切困難壓在腳底,然後,捲土重來!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

他與唯唯諾諾的劉備煮酒論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一言石破天驚,使得劉備驚慌失色。他大膽地、狂妄地、張揚地批判當時所謂的天下英雄,卻正是高瞻遠矚地洞察了當時的時局,針針見血,使他後來勢如破竹般一舉殲滅袁術三子。“自負”的背後,隱藏了曹操真正的文韜武略,足智多謀。

他雖有才略,卻不計門第,求賢若渴,一曲《短歌行》質樸、蒼勁、風格沉雄,真情感人,將他求才的心跡表露無遺。他雖是首領,卻不剛愎自用、我行我素,功高志驕之際,對人才的態度卻無比謙恭,重用被孫權劉備不屑一顧的龐統,可謂難能可貴。

難道他不是英雄嗎?不,相對於劉備的慈悲來説,我更喜歡曹操這種不羈,不虛偽,不做作,嫉惡如仇,虛懷若谷,選賢與能,智慧過人的.英雄……只是世俗的偏見影響了我們的判斷罷了。

英雄,即使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消磨,卻永遠無法從我們的心中消逝……《三國演義》,是一路英雄演繹的千古絕唱!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13

楊慎詞雲:滾滾長江東流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演義》,一首用血肉之軀、靈魂之石譜寫的歷史悲曲。在刀光劍影、斷壁殘牆、千軍萬馬之下,那種忠信仁義、生死不渝的英雄氣概,又豈是卿卿我我、紙醉金迷所能比擬的?從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傑在那“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風雲亂世中逐鹿羣雄,東征西討,最終卻被歷史所淘汰?

但,在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在少年便被評價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的曹操,對人才求賢若渴,而許攸就是一個實例。當初,袁紹驕傲自大,不採納許攸意見並羞辱他。後來,許攸投奔曹操。沒想到曹操竟連鞋也顧不得穿,光着腳就跑出去迎接,見到許攸倒頭便拜。作為一位高高在上的領導級人物,面對賢才,能屈能伸,不恥下跪,這是一種何等難能可貴的高尚情操啊!真不愧為“大丈夫”!他,擁有遠見卓識,憑藉天子這個有利籌碼,“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兵荒馬亂中佔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戰中,憑藉他的文韜武略,以少勝多,一統北方!但卻又因他的多疑、剛愎自用,而令多數的戰爭以敗局收場,令他的有才之士負屈含冤。神醫華佗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裏曹操因疑慮華佗借治病之名殺害他,卻使一代神醫華佗冤死獄中。難道,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為嗎?

那麼,劉備是英雄嗎?也許有人會舉手投足地贊成。或許也是,劉備着以仁義當先,以仁政治國,三顧茅廬邀諸葛,真可謂集德仁義於一身的聖主。在青梅煮酒論英雄中,曹操的談吐看似隨意而閒適,卻處處咄咄逼人、暗藏殺機。劉備心知自己羽翼未豐,仍需藉助他人一臂之力,因而在談吐中不斷後退,在危急時刻急中生智,巧渡難關。但他鮮為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質疑過?我認為,在某些時候,劉備畢竟也是“官”場之人,心思緊密。但他的用人之心,竟比墨還黑呀!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殘忍卑鄙。白帝城託孤時他對孔明説:“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請自取。”這一招可真歹毒。一招欲擒故縱,便讓一個抵三個臭皮匠的孔明死心塌地服從,抽泣着説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想必善用心計的劉備一定是貽笑九泉了吧!若這不算,那麼呂布之死又怎麼解釋呢?作為歷史上禮賢下士的楷模,做出如此作為又何以成英雄呢?

那袁紹呢?我認為他色厲膽薄。愛才卻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謀劃卻無決斷,貪生怕死,目光短淺,看見蠅頭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那關羽又何妨?他作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義的化身,一次戰敗被曹操所俘,為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又回到了劉備的身邊。他,忠於信,忠於義,真可謂是“玉可碎不可損其白,足可破不可毀其節”!做人就得像這樣,説到做到。因為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信用是評價一個人關鍵的所在。要是沒有了信用,那麼人生也就沒有了意義……言歸正傳,説實話,關羽也並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英雄。最終他的逝世,也是因為驕傲輕敵,剛愎自用而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

那麼,誰,才是英雄呢?諸葛亮?張飛?孫權?司馬懿……

其實,“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們為了信義,為了遠大的理想而英勇奮鬥。無論是卑微的小人物,還是驚天動地的大人物,他們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為他們都為這個世界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閲讀《三國演義》後,我從中汲取了許多為人處事之道。我才發現,《三國演義》被評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還真是名不虛傳吶!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14

比起四史之一《三國志》,小説《三國演義》雖然缺乏歷史的嚴密性,但他把一位位英雄形象藝術化,將他們的個性更加延展開來,讓讀者印象更加深刻,回味無窮。所以如果有人問我更愛哪一本,我一定不假思索的回答是《三國演義》。

愛他,不僅是愛他有名的戰爭寫法,更愛其中數不盡的愛恨分明的真正的英雄;愛他塑造的辯舌施計的文臣儒士,也愛他描寫的舞刀弄槍的壯士猛將;愛那割據一方的君主,也愛那竭力盡智的羣臣。

總之,翻開了這本厚厚的《三國演義》,就看到了滾滾長河向我湧來,山河破碎的畫卷裏,展現了無數英雄的豪情壯志。他們為了自己心中的正義,或統領,或被統領,一起為天下一統作為着。他們之間的恩怨情仇、嘉言懿行,抑或是勾心鬥角、追名逐利,都吸引着我的眼球,讓我欲罷不能。

這引人入勝的筆法竟讓我有時忽然忘了這是莊嚴的歷史譬如赤壁之戰,劉備兵敗,曹操妄圖吞併東吳,諸葛孔明舌戰羣儒,智激周瑜抗曹,而後孫曹對峙,巧施連環計,火燒戰船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書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後又以曹操兵敗,關雲長義釋華容道這原本出乎人意料卻又讓人欣然接受的結果圓滿地敍述完了這宏大的戰爭。

從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到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感覺就像一場夢,在這夢中,劉備幫我推着農車上坡,趙雲單騎救了我的性命,我還那襁褓中清清楚楚地聽見了他在敵陣中鎮靜的心跳,你可能説我發了痴,但是我真的猶如身臨其境,那張三爺的咆哮使我震耳欲聾,赤壁滿江的大火順着東風燒得夜如白晝?

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這也就是為什麼讀過之後,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國演義》的獨到之處,劉備之仁、關羽之義、張飛之勇、趙雲之驍、許諸之猛、典韋之忠,魯肅之善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而“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的陰險毒辣,“安居平五路”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降漢不降曹”“義拔雲天”關公的忠義凜然更是被刻畫地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那殺聲陣陣的戰場,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

那種宏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經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

《三國演義》能夠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因為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敍、倒敍,還有作者採用了沿線索來記敍的手法。

《三國演義》的主線索就是蜀漢政權的建立以及滅亡直至三分歸晉的過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線索。如,赤壁之戰時期,作者是從劉備、孫權、曹操三條線索來展開敍述的。而這三條線索有互有聯繫,不會在一個章節之中只敍述一條或兩條線索,這樣交織進行,就會讓讀者感到很連貫,而不是隻讀一條線索的宂長與乏味。

寇第斯曾説:“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温暖,它字裏行間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

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共鳴,激盪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為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我不信什麼“穿越”,但如果真有“穿越”,我願化身為一條青龍,飛回遙遠的三國,去揮一揮卧龍的羽扇,嘗一嘗子建的酒宴。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15

這三個國家是一個動盪和英雄的時代。在這短短的幾十年裏,有多少英雄戰死沙場,又有多少人帶頭,比如兩個漂亮的草包:劉表和袁紹。奸詐的英雄:曹操。劉備:兇猛的一代。董卓:爆發的男性一代。西涼忠臣:馬騰。小霸王:孫策。他們都有自己的領土、職業、軍事指揮官和顧問。袁紹和劉表雖然有很多才能,但他們不知道如何利用這些才能,導致了領土的淪陷和自己的死亡。董卓因其殘忍而遭到一羣人的襲擊。他也沒有好下場。曹操是治理世界的得力大臣,也是亂世的奸詐英雄。馬騰因忠誠被曹操殺死。劉備澤是正義之王。

歷史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美好而難忘的時代——三國時代。世界上有爭議,所有的英雄都會聚集在一起。有君主顧問,陶文和武威,他們充滿了愛和忠誠。三國給了幾代人英雄般的勇氣。每當我們看到趙雲獨自一人騎馬當救星,諸葛亮在火中攻打赤壁,張飛在長阪坡吶喊,我們的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欽佩和正義。我們在三國見過戰爭、俠士和謀士,我們在他們中間陶醉了。然而,我們從來沒有想過並問自己,“歷史為什麼會這樣發展?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為什麼袁術最終在長汀餓死了?雖然這三個國家給我們帶來了驚喜,但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問題......

然而,一位學者跳出來,用現代的眼光向我們解釋了這三個國家的歷史。雖然不一定是正確的,但他仍然被公眾所接受和歡迎。他使更多的人對三國的歷史感興趣,也使更多的人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新的瞭解。許多人突然意識到原始歷史也可以這樣解讀!這個人叫易中天,他的作品叫品三國。

從此,這三個國家不再僅僅被歷史學家和軍事家談論,而是成為普通人飯後的話題。品嚐這三個國家也向讀者展示了這三個國家在某些方面是什麼。許多人通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瞭解三國。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小説,有虛幻和虛假的一面。三國的真實歷史可以追溯到陳壽的《三國史記》。品嚐《三國演義》最好的地方是引用了大量的《三國史記》文本,即大量的歷史事實。這些文本是我們這些只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需要知道的。例如,《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對諸葛亮非常生氣,在歷史上他是一個相貌英俊、心胸開闊的人。許多人都知道空這個城市的規劃,讀者對諸葛亮的勇氣印象深刻,但誰會想到這可能是司馬懿為了維護司馬家族的地位而不入侵這個城市的聰明舉措。因此,許多熱門話題再次擺在桌面上進行熱烈的討論和品味。

品三國不僅深入普通人,也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尤其是老闆、首席執行官和想做點什麼的人。在36個項目《孫子兵法》之後,一部著名的歷史著作將被寫入公司的參考書目。根據一些例子,曹操的職業生涯剛剛起步,他的就業策略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值得學習和思考。曹操提出了以下政策:一個人應該回到現實世界,更加重視現實。這些政策從2000年開始就沒有被很多專業人士採納,品嚐三國使我們認識到三國時期的歷史價值。

當各界人士都在關注三國的時候,我們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説這純粹是學者和明星的作用。然而,我認為三國是在扮演文化大眾化的角色,不是要求每個人都瞭解真相,而是希望每個人都能讀到一些真相。從這個角度來看,三國的貢獻還是相當大的。

“世界是無窮無盡的,日子是無窮無盡的。三腳架的第三個部分已經成為一個夢想,後代將哀悼空並抱怨。”這段話作為《三國演義》的結尾是完美的,現在我們有機會品嚐三國,繼續三國的輝煌,三國的輝煌和三國的傳説。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